自 1998 年

普外科醫療器械一站式服務商
標題橫幅

紅細胞沉降率的原理及測定

紅細胞沉降率的原理及測定

相關產品

紅細胞沉降率是紅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在體外抗凝全血中自然沉降的速率。

紅細胞沉降率原理

血流中紅細胞膜表面的唾液因帶負電荷等因素相互排斥,使細胞間距離約25nm,蛋白質含量高於血漿,比重大於等離子。於是它們相互分散懸浮,慢慢下沉。如果血漿或紅細胞本身發生改變,紅細胞沉降率也會發生改變。

紅細胞沉降分為三個階段:

①紅細胞硬幣狀聚集階段:紅細胞的“圓盤狀平面”相互粘附,形成紅細胞硬幣狀的串。在此基礎上,每多一個適合的紅細胞,就多消除兩個“盤平面”。這個過程大約需要 10 分鐘;

②紅細胞快速沉降期:相互粘附的紅細胞數量逐漸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階段持續約40分鐘;

③紅細胞聚集期:相互粘附的紅細胞數量達到飽和後緩慢減少,與容器底部緊密堆積。手動 Wilcoxon 方法要求在 1 小時結束時報告 ESR 結果的原因。

真空採血管

紅細胞沉降率決心

方法很多,有韋氏法、庫氏法、文氏法、潘氏法等。區別在於抗凝劑、血容量、血沉管、觀察時間和記錄結果。庫爾特方法每 5 分鐘記錄一次結果。除了得到1小時的沉降結果外,還可以看到這段時間的沉降曲線,對判斷結核病灶的活動性和預後有一定的價值。提出貧血時紅細胞沉降率的校正曲線,或消除貧血對紅細胞沉降率結果的影響。潘氏的方法不需要採靜脈血,只需要指尖的血,但往往會受到組織液混雜的影響。上述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相關產品
發佈時間:Mar-25-2022